工程案例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工程案例
听说这项检测要纳入中小学常规体检了!
来源:明升体育直播间 发布时间:2025-04-01 04:46:05大宝4年级,这次期末考试说起来还挺重要的,马上升入高年级、第一次评三好生等等。 虽然早就知道,四年级要进行
订购热线:177 7167 0781
大宝4年级,这次期末考试说起来还挺重要的,马上升入高年级、第一次评三好生等等。
虽然早就知道,四年级要进行第一次体测,没想到已经悄无声息地出了成绩(体测鞋没派上用场呢)。
主要是折在了坐位体前屈(刚刚及格),1分钟仰卧起坐(良)上。这还是大宝练了跆拳道之后的成绩,如果不练更不知道会怎样。
小姑娘苦练了一个学期 50 米跑,终于得了满分,本来挺开心的,但是没有想到折在了肺活量测试上。不知道是没吹好还是怎么回事,肺活量这项刚及格。
我俩越聊越觉得,现在的孩子真的太不容易了,不光要卷学习,还得卷体育、体质…
谁说不是呢,聊着聊着,朋友还告诉我,听说除了这些常规项目,血脂也要纳入体检范围了?!
不道听途说,我仔细一查,还线 日,我国发布了《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以下简称新版《指南》)。
与 2016 年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增加和修订了部分内容,其中明确指出,
大部分人在这则新闻刚出的时候,反应应该都是:高血脂之类的血脂异常症状应该和小孩没啥关系吧?一般不都是中老年人才会有血脂问题吗?这个检测没必要吧?
就这些问题,我前后看了二十多篇文献,查阅了相关书籍,还特地询问了我的医生朋友),今天就和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下我的“研究成果”。
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一般来说,血脂化验指标最重要的包含以下 4 项:
,其分子较大,黏附性强,很容易在血管壁沉积堆积,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被称为“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可以帮助修复血管内皮细胞、恢复血管弹性,是血管的清道夫,有“好”胆固醇之称。长期血脂异常会引起
,增加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血管有脂肪及胆固醇积聚,就如同水渠瘀塞一样,会阻碍血液正常流动 ▼
为了解开这个疑问,我特别去研读了长达 33 页的新版《指南》,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新版《指南》指出,由于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所带来的膳食模式转变、身体活动减少,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影响,
2012 年全国 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6 - 17 岁儿童和青少年调查显示,5.4% 的儿童和青少年有高 TC 血症,较 10 年前升高约 1.5 倍。儿童低 HDL⁃C 血症(也就是说血液中“好胆固醇”太少了)也变得更加常见。
2022 年,《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发布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深圳市某区 17 所小学一年级部分班级约 2900 名儿童中,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 23.6% 、11.8% 。
2021 年,天津市对 7.2 万名幼儿园大班儿童和 9.1 万名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筛查,幼儿园大班儿童肥胖检出率为 11.1% ,血脂异常检出率为 7.4% ;小学二年级学生肥胖检出率为 21.4% ,血脂异常检出率为 13.5% 。
2017 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检出率为 20.3% ;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为 5.0% ,较 2004 年已增加近 3 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出率也大幅度增长至 3.7% 。
但现状却是,大部分家长就没有这个意识,不会往这个方向想,这就导致了一些孩子的病情被延误。
比如,厦门一位 4 岁的小朋友,在出生时就发现皮肤有黄色的斑块,且逐渐增多、增大,家人一直认为孩子得的是皮肤病,觉得不影响生活就没理会。
,是一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皮肤表现。血脂化验的结果验证了医生的想法,这一个孩子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指标,都高得吓人,是正常值的几倍,必须立刻进行治疗。
再比如,上海一位 5 岁的小朋友,在医院体检时,被评估为肥胖,家长并没有太在意。
7 - 18 岁期间,儿童青少年的高脂血症能够达到 30% 多,但在 2 - 6 岁之间大概只有 9% ,所以
上海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嫔表示,从近几年门诊接诊情况去看,血脂异常的儿童,大多数是由
的。浙大儿院内分泌科主任董关萍也表示,除了家族性病史和疾病、药物等因素外,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在高热量油炸食品、甜品、含糖饮料、重油重辣食品的“围剿”下长大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含糖乳饮料和饮料消费率在 30% 和 25% 以上。
如果再叠加依赖电子科技类产品、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就会极度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情况,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腰围与身高的比值和体内脂肪比例。(1)定期测量身高、体重,计算 BMI 值。
。对于 6 岁以上的儿童,理想的腰围 / 体重值比,应小于 0.46 。
男孩和 12 岁以下的女孩应小于 20% ,12 岁以上的女孩应小于 25% 。
的孩子,更要重点关注。FH 是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解代谢的关键基因之一发生突变所引起的一种遗传性疾病,出生后就会发现血液中“坏胆固醇”的水平明显升高,除此以外还有皮肤、眼睛等方面的表现。
2009 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 FH 发病率约为 1/500 ,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就诊率却很低。
一项基于 56 个国家的 42000 名成年人的研究数据表明,FH 通常在生命晚期(中位数仅为 44 岁)才被诊断出来。
就在不久前,我看到一位博主分享了自己还不到 30 岁,就做了心脏支架手术的经历,这位博主患心肌梗塞的根本原因就是有遗传性高血脂症。
我的一位医生朋友,曾经遇到一个 16 岁的病人,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静脉窦狭窄并引发颅内压增高,最后进行了支架手术。
:(1)一级或二级亲属中女性 65 岁或男性 55 岁有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冠状动脉搭桥、支架置入 、血管成形术 、猝死等情况;
:一个人的父母,孩子和兄弟姐妹(同一父母),他们基因相同的概率是二分之一;二级亲属
:一个人的叔伯、姑姑、舅舅、姨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他们基因相同的几率是四分之一。(2)父母总胆固醇(TC)≥ 6.2 mmol/L 或有已知的脂质异常病史;
但特别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别的检查项目,咱们只需要看化验单上的箭头提示,就知道是否处于正常水平了。
化验单中提示的临界值,是参考年轻、不吸烟、不肥胖、没有心血管病家族史、没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人群的情况划定的。对大部分人来说,“坏胆固醇”的值不超过 4.1mmol/L 就可以。
但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来说,“坏胆固醇”需要严控在 1.4mmol/L 以下,才算相对安全。
,比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专门门诊。通过这一个检测,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孩子血脂疾病风险。
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量( 2 岁以下的婴幼儿,一般不限制饮食脂肪及胆固醇含量)。可以多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具体该如何吃,可以借鉴《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 给出的建议:
尽量做到清淡饮食、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规律。
早餐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以及奶类、大豆和坚果等四类食物中的三类及以上。
(不多于 2 个中等大小的鸡蛋);还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及全谷物等,帮助控制血脂。适量运动
并且每天时间不应超过 2 小时。《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也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体重大的孩子,应该尽可能避免跳绳这种对关节有负面影响的运动,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骑车、散步、慢跑等运动。
。饮食与生活方式改变后,血脂水平会有所降低;即使降低程度不大,也可以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
。孩子所用药物与成人相似,但用药更加谨慎,需要及时关注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1]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 51(3): 221-255.
[3] 《内科学(第9版)》,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4] 北京日报,新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发布,建议中小学常规体检测血脂.
[5] 《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 中国营养学会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6]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 等 . 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 [J]. 中华儿科杂志, 2009, 47(6):426‐428.
[7]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罕见病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等 .儿童脂质异常血症诊治专家共识(2022)[J].中华儿科杂志,2022,60(7):633‐639.
大宝期末考试成绩陆续公布了,还不错。但也有一些遗憾,需要复盘和反思,准备好迎接高年级的到来。后面有时间跟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19年入学的他,经历特殊几年的学习、起起伏伏的过程。不焦虑也不躺平,积极干预、及时放手,我相信他会慢慢的好的。
上一篇: 缸塞尾巴di视频_缸塞尾巴di视频V4
下一篇: 食物养分宣称知多少